生活——德育的大课堂
教育面对的学生是有着无限生命潜能,有多种发展可能的人,他们随着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急速变化的信息成长起来,所以我们的道德教育也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、成长的环境实际出发,多采用一些符合学生实际 、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类实例来导入、来推进,让德育回归生活。我在自己的课堂中时刻注意把德育融入生活,将他们进行有机的结合,通过生活化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。下面是我在讲我国的环境国情时的具体做法:
第一步:让学生观察和搜集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在课堂上列举。学生走进生活,发现了很多问题,如随地乱丢垃圾、工业污水 、废气的排放,汽车尾气超标等现象。
第二步:课堂提问,引发思考 。
1、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?学生很自然的回答:有些人道德素质低,不能自觉保护环境 。对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充分的肯定,又提出第二个问题 。
2 、保护环境仅仅是道德的要求吗?有学生回应:保护环境还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。我进一步确认:这一点你们知道吗?大多数同学回答:知道。既然知道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,为什么不遵守法律呢?这说明了什么?学生迅速反应:有些人缺乏法制观念,不能自觉的守法护法 。
3 、结合现实想想,出现这些现象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原因?这时学生的思路被打开,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:国家执法不严;制度
不够健全;人们缺乏环保意识;缺乏自控能力等等。面对同学们踊跃的发言,我大加赞赏,这时学生情绪更加高涨,于是我顺势提出最后一个问题,使课堂进入最后一个环节;
第三步:总结反思,落实行动 。
结合我们的讨论想一想:我们应该怎样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呢?学生结合上述原因对症下药,纷纷出谋划策,提出自己的看法:积极宣传我国环境国情,认识环境形势的严峻性;宣传环保的法律法规;加强思想道德教育,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;国家有关部门要严格执法;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,带动更多的人参与环保行动……一系列的一件从学生中源源不断的提出 。
就这样,在潜移默化中一节环境国情教育课水到渠成,即进行了国情教育,又加强了学生的道德修养,增强了守法的自觉性,还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,并且将这种修养和意识转化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 。
。